朱瞻基告诉朱高炽,如果朱棣知道国家分裂了,肯定不会原谅朱高炽,朱瞻基执意要打这一仗,朱高炽却不为所动,下了旨意,让朱瞻基去南京读书养性,没有执意不能回朝。朱瞻基虽然不情愿,但也只能领旨谢恩,朱瞻基失魂落魄地走了。杨士奇来拜见朱高煦,朱高煦手下的将领见杨士奇不跪朱高煦,纷纷呵斥起来,杨士奇辩驳了几句,朱高煦也不与他争辩,问杨士奇来干什么,杨士奇说自己奉了朱高炽的命令来拜会,问朱高煦现在于谦下了诏狱,朱瞻基被贬到南京,自己又任由朱高煦处置,这样的处理方式,能不能让朱高煦满意,朱高煦让杨士奇说出朱棣驾崩的真相,杨士奇把罪责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,朱高煦听完,假惺惺地说杨士奇跟错了人,杨士奇却说是自己主动要求来的,朱高煦变了脸色,让人押走杨士奇。朱高煦本来得意不已,以为朱高炽昏聩了,把杨士奇送来自己的手里,朱高燧却提醒他,如果真杀杨士奇,那他们就失去了清君侧的理由,再继续攻打北京城,就真成了造反篡权了。朱高煦这才醒悟过来,直说朱高煦阴险。
朱瞻基被人带到了一个满是灰尘蛛网的房间,房间里存放了许多兵部的折子,朱高炽的意思是,要让朱瞻基读完房子里所有的折子。皇后听说朱高炽的所作所为后,来到朱高炽寝宫里问个究竟,朱高炽却说就算朱高煦他们想要京师,自己也可以给,朱高炽让皇后帮自己写一封信,问问朱瞻基书读得怎么样,朱瞻基写个折子上来。南京城,朱瞻基正和胡善祥孙若微说着兵败已成定局,也许皇位真的会被让出来,等朱高煦上位,自己的脑袋也就没了。朱瞻基一番丧气的话语吓到了胡善祥。孙若微带了徐滨,让朱瞻基和徐滨谈一谈,徐滨告诉朱瞻基,江苏最精锐的部队被换成了粮兵,分批开赴徐州,关宁的骑兵被换防后,也不知所踪,徐滨提醒朱瞻基,朱高炽的做法是有他的深意,朱高炽不想先启战端,这样做也是为了让朱高煦两人滋生骄慢之心,在徐滨的劝说下,朱瞻基承认自己钻牛角尖了,并听从徐滨的建议打算写信给各地藩王。
深夜,杨溥带着朱高炽的旨意来找朱瞻基,杨溥将朱高炽的病情告知,朱瞻基知道自己的父亲命悬一线时,精神恍惚起来,想要冲出去,杨溥告诉他,朱高炽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回京,只有朱瞻基在南京,其他藩王才不会轻举妄动,杨溥让朱瞻基把想说的话赶紧写份折子给他,杨溥连夜将朱瞻基的折子带回京城,皇后在朱高炽的床榻前念了起来,朱瞻基终于醒悟,明白了朱高炽的良苦用心,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决心如果自己当了皇帝,一定要向朱高炽学习,以造福天下百姓为己任,朱高炽撑着一口气听完朱瞻基的折子,与世长辞。朱高炽驾崩后,朱瞻基回京登基,御驾亲征平叛。
两军对阵之时,朱瞻基又写了一封劝降信,于谦自告奋勇去送信,朱瞻基担心于谦的安危,告诉他如果朱高煦两人反悔,于谦就投降保命。朱高煦和朱高燧为了现在的战况争吵起来,朱高燧有些不满朱高煦不听自己的建议,认为朱高煦如果听从自己的建议,他们早就已经到了徐州,朱高燧正想去找楚王时,有将士送来了军报,朱高煦看了一眼,便交给了朱高燧,朱高煦马上传来了军令官部署,觉得自己这次一定能拿下朱瞻基的人头,朱高燧还是有些不放心,去找了楚王。
深夜,朱高煦率军偷袭了朱瞻基的大营,朱瞻基匆忙之间在樊忠的护卫下落荒而逃,朱高煦则在朱瞻基身后紧追不舍,朱高煦一箭射中了朱瞻基,朱瞻基从马下滚落,捡起刀和朱高煦打了起来,可惜不敌朱高煦,朱高煦把朱瞻基打倒在地,在他身上发泄着对朱棣的不满,觉得是朱棣毁了自己的一辈子。